文图丨吴刚
我的故乡位于江汉平原,这里东连武汉、南与洞庭湖相连,西接宜昌枝江、北抵钟祥;这里地势平坦,土地肥沃,是享誉中外的鱼米之乡,不仅盛产大米,而且是著名的棉产区。
江汉平原土壤肥沃。土壤主要有紫色土和壤土两种类型。紫色土黏性较大,保水保肥能力强,非常适合种植水稻,能为水稻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;壤土透气性好,排水性佳,适合种植棉花等经济作物,有利于棉花根系的生长和发育,使棉花能够茁壮成长,结出饱满的棉桃。
稻谷与棉花,它是记忆的甜蜜源泉;它是岁月的深情画卷;它是时光的温柔印记;它是生活的丰盈底座;它是乡愁的温暖底色。
每到秋天,一望无际的平原上,阵阵秋风吹过处,金色的稻浪翻滚,不停地沙沙作响;棉花朵朵,白浪滔天,仿佛进入童话世界,如仙境一般。故乡.,是一幅用稻谷金黄与棉花雪白交织而成的画卷,每一笔都饱含着岁月的深情,每一抹色彩都是乡愁的温暖印记。
展开剩余90%故乡的稻谷,是记忆中挥之不去的乡愁;是记忆中金黄的画卷;是记忆中丰收的喜悦;是记忆中熟悉的气息;是记忆中温暖的依靠。对于我这个远离故乡数十年的人来说,故乡的稻熟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,更是一份深藏心底的乡愁。
故乡的棉花,是记忆中最温暖的乡愁,它承载着童年的欢笑,浸润着岁月的深情;它见证了家族的变迁,蕴含着生活的哲理;它连接着故土的根脉,寄托着游子的心愿;它散发着泥土的芬芳,唤起儿时的回忆。它织就了亲情的纽带,凝聚着乡邻的情谊。每当我看到那洁白如云的棉花,仿佛就看到了故乡的田野,看到了那些与棉花相伴的日子,以及那些充满爱与温暖的人们。
那片金色的稻田和洁白如云的棉地里,承载着我儿时太多太多的记忆。田埂上,我与儿时的伙伴们追逐、嬉戏、打闹,跑得上气不接下气,乃至摔上几个跟头,弄得满身泥土,可谁也不在乎,欢乐幸福相伴的我们,脸上时刻洋溢着满足的笑容;稻谷、棉花地里,我和儿时的伙伴们捡拾遗落的稻穗和棉花,看父辈们挥汗如雨抢收稻谷和喜摘棉花的身影……
这一切,随着时光匆匆,眼过云烟,虽说过去数十年了,但时不时像放电影一样在我的眼前闪现。
曾记得,放完学,星期天,空闲时节,只要不在学校,总少不了与父母亲、哥哥嫂嫂一同下稻谷和棉地里劳作。那些日子虽然辛苦,却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无尽的乐趣。如今,虽然远离了农耕的辛劳,却始终怀念那份与土地相连的踏实与淳朴。
稻谷成熟和棉花朵朵开放的景象,是故乡递给游子的一张名片,提醒着我们根之所在,让漂泊的心有了可以回望的温暖港湾。
稻谷是大地的馈赠与生命的礼赞。故乡的稻田,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。春日里,田野苏醒,泥土松软,灌溉的沟渠潺潺流淌。老黄牛拉着犁铧,父亲在田间劳作,身后留下一道道整齐的犁痕,那是土地被唤醒的脉络。稻苗初生时,嫩绿如丝,随风摇曳,宛如绿色的海洋。夏日,稻穗抽穗扬花,细长的稻穗在阳光下闪烁着生命的光芒,像少女的发丝般轻盈飘逸。秋风起时,稻田翻涌起金色的波浪,稻谷低垂着头,沉甸甸的穗粒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。收割的季节,父亲扛着沉重的打谷工具,母亲和哥哥嫂子挥舞着镰刀,我和父亲在打谷机旁忙碌,谷粒在打谷场和竹席上跳跃,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清香。那金黄的稻谷,不仅是生活的希望,更是故乡对游子的深情呼唤。冬日的稻谷是:沉睡的诗人,在大地的怀抱中编织着丰收的梦境。冬日的稻谷是一幅静谧的画卷,以金黄为墨,绘出岁月的丰盈;是时光的沉淀,承载着春夏的阳光与秋冬的雨露;是大地的勋章,见证了农夫辛勤劳作的付出;是沉默的守护者,守护着土地的肥沃与生命的轮回。
我们都知道,种稻收稻是极其辛苦的事儿,唐朝诗人李绅在他的一首诗中写道:“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”这首诗是对农民种收稻谷付出艰辛劳动的真实写照。
是啊!从一粒种子到餐桌,我的父母兄弟姊妹及乡亲们不知要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。
春天,他们要翻耕土地。重新将土犁松翻软,把大土块敲碎,再整平作畦,为种子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,这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和时间。
播种育苗。他们将种子播撒在育苗棚中,精心照料,让种子在适宜的温度、湿度和光照条件下发芽、生长,长成秧苗。在这个过程中,他们要时刻关注秧苗的生长情况,及时浇水、施肥、防治病虫害。
人工插秧。过去,他们在水稻田里弯着腰,将秧苗一棵一棵地插到水田里,一天下来,腰酸背痛,非常辛苦。记得我在念初中后,基本已经长大成人,只要放假或休闲,遇到家里插秧,我都去帮忙插秧,一次扯秧揷秧连续进行了一周,我累成了尖嘴猴腮,结果过秤一称,瘦了10余斤。可想而知,种稻谷有多辛苦。现在虽然有了自动插秧机,但他们仍然需要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,如平整秧田、调整插秧机等。
除草施肥。水稻生长期间,杂草会与水稻争夺养分、水分和阳光。他们要定期下地里进行除草工作,非常耗费精力。同时,要根据水稻的生长阶段和土壤肥力情况,合理施肥,确保水稻茁壮成长。
防治病虫害:水稻容易受到稻飞虱、稻纵卷叶螟、稻瘟病等病虫害的侵袭。他们要密切观察水稻的生长状况,及时发现病虫害迹象,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,如喷洒农药、释放天敌等,记得那时父母时常叫我背着农药箱下水稻田里喷打农药,一天下来,浑身上下都是农药味,刺鼻难闻。
灌溉排水。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,但也不能积水。他们要根据天气和水稻的生长需求,适时进行灌溉和排水。在干旱时期,可能需要从几里外的井里抽水来浇灌;在雨季,如果田里积水,他们要连夜挖沟排水,防止水稻被淹死。
收割稻谷。秋天,水稻成熟后,他们进行收割工作。过去,收割水稻是一项非常繁重的体力劳动,需要他们弯腰用镰刀割稻,一天下来,腰酸背痛。现在虽然有了收割机,但他们也需要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,如清理田间杂物、调整收割机等。
晾晒稻谷。收割后的稻谷需要进行晾晒,以去除水分,防止发霉变质。他们将稻谷均匀地铺在晒场上,不时地翻动,确保稻谷能够充分晒干。在晾晒过程中,还要注意天气变化,防止稻谷被雨水淋湿。
加工大米。晾晒后的稻谷要运往加工厂,经过脱壳、碾米、筛选等加工工序,才能成为我们餐桌上的大米。虽然加工过程主要由机器完成,但他们也需要参与其中,如装卸稻谷、检查加工质量等。
运输销售:加工好的大米需要运往各地进行销售。他们要负责联系运输车辆、安排运输路线,确保大米能够及时、安全地到达目的地。
我的父母兄弟姊妹们及乡亲们,您们手中的锄头,刨开的是生活的土壤,种下的是全家的希望,每一滴汗水落下,都在滋润着未来的梦,那片土地因为您们而有了生命的律动。
晨曦微露,您们已走向田间,暮色沉沉,您们才荷锄而归。正如陶渊明的《归园田居·其三》中的“晨兴理荒秽,带月荷锄归”这句诗所言的一样,您们无论一天怎样劳作,都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、闲适惬意的生活状态。您们用脚步丈量四季,用坚韧书写平凡日子里的伟大,那蜿蜒的田埂,是您们一生的轨迹。
狂风暴雨中,您们匆忙奔向庄稼地,只为给幼苗撑起一片安宁;烈日炎炎下,您们弯腰除草,汗水湿透衣衫。您们是土地最忠诚的卫士,护它岁岁丰饶。
当金黄的稻浪在风中翻滚,那是您们一年心血的盛大演出。您们站在田边,笑容里藏着的欣慰,比那阳光还要耀眼,这是属于您们的荣耀时刻。
您们粗糙的双手,抚摸过每一株稻穗,那掌心的温度,传递给土地最真挚的爱。岁月在您们手上刻下痕迹,却也铸就了田园最美的诗篇。
丰收的粮食堆满仓,您们首先想到的是邻里分享。在乡村,您们用善良传递温暖,让互助之风吹遍每一寸土地,这是人性最光辉的一面。
棉花是柔软的温暖与坚韧的守望。故乡的棉花田,是白茫茫的云朵落在大地上的诗意。深秋时节,棉桃绽开,洁白的棉絮如雪花般飘落,棉田里仿佛下了一场洁白的雪。棉花的生长过程充满艰辛,从播种到收获,棉农们要历经无数次的辛勤劳作。
春日播种,夏日锄草、施肥、打药,秋日采摘。采摘棉花时,大人们弯着腰,低着头,将一朵朵棉花收入囊中。棉花的柔软,是母亲手中的温暖。母亲用棉花为我缝制棉衣、棉鞋,那些带着棉花清香的衣物,陪伴我度过一个个寒冷的冬天。棉花的坚韧,是故乡人的精神写照。无论岁月如何变迁,故乡的棉花田始终在那里,像一位沉默的守望者,见证着故乡的变迁和游子的成长。
小时候,故乡的棉花田是我们的乐园。春天,棉苗刚刚破土而出,嫩绿的叶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,像是在向我们招手。我和小伙伴们会在棉田边玩耍,追逐着蝴蝶和蜻蜓,听着棉苗生长的声音,感受着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。那时的我们,无忧无虑,快乐无比。
夏天,棉花田里一片翠绿,棉叶宽大而厚实,像一把把绿色的小扇子。棉桃开始慢慢长大,从青涩的豆角状逐渐变得饱满圆润。我们会在棉田里捉迷藏,藏在棉桃后面,等待小伙伴们的到来。有时,还会偷偷摘下几个棉桃,剥开看看里面洁白的棉絮,那柔软的触感让我们忍不住笑出声来。
秋天,是棉花盛开的季节。一朵朵洁白的棉花像云朵一样绽放在枝头,远远望去,仿佛一片白色的海洋。故乡的人们会在这个时候忙碌起来,他们带着布袋,走进棉田,小心翼翼地采摘着棉花。我和家人也会一起去摘棉花,虽然我们的动作不够熟练,但依然充满了热情。在采摘棉花的过程中,我们听到了故乡的风声、鸟声,感受到了故乡的阳光和泥土的气息。这些声音和气息,成为了我们心中最珍贵的回忆。
冬天,故乡的棉花被母亲用来制作棉衣、棉被。母亲会坐在暖暖的炕头,用她那双勤劳的手,将棉花一层一层地铺好,然后用针线缝制成一件件温暖的棉衣和棉被。我们穿着母亲做的棉衣,盖着母亲做的棉被,感觉特别温暖。母亲的爱,就像棉花一样,柔软而温暖,陪伴着我们度过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天。
如今,我已经离开了故乡数十年,但故乡的棉花却一直留在我的心中。每当我看到商店里卖的棉花制品,就会想起故乡的棉花田,想起那些与棉花相伴的日子,想起母亲为我做的棉衣和棉被。故乡的棉花,是我心中最温暖的乡愁,它让我永远怀念着故乡,怀念着那些充满爱与温暖的人们。
乡愁是稻谷与棉花交织的永恒旋律。如今,故乡的稻田和棉花田渐渐被岁月的车轮碾过,一些记忆中的场景已不复存在。但稻谷的金黄和棉花的雪白,却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。它们是乡愁的底色,是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无法抹去的温暖印记。每当我在异乡的街头闻到稻谷的清香,或看到一朵棉花,那些关于故乡的记忆就会如潮水般涌来。稻谷和棉花,是故乡给予我的最珍贵的礼物,它们让我在漂泊的岁月中,始终能找到心灵的归宿。这份乡愁,如同稻谷的金黄和棉花的雪白,永远不会褪色,永远温暖着我的灵魂。
☆ 本文作者简介:吴刚,曾用名吴绪承,湖北监利人,研究生学历,自由撰稿人。从军27载,海军上校军衔。行政正团级转业到地方公安局工作后,被公安部授予公安三级警监警衔。闲暇时喜欢写一些消息、通讯、小说、散文、诗歌、随感等作品。数10年来,先后有3000余篇作品在《人民日报》、《解放军报》、《人民海军》报等刊物发表,其中有百余篇荣获军内外新闻奖、优秀征文奖。著有《海天壮歌》等多部文集。在部队和公安工作期间,先后七次荣立三等功。原创文章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
编辑:易书生
发布于:北京市顺阳网配资-配资点评网-配资门户首页-股票杠杆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