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上清华北大的就一定是“别人家的孩子”吗?对于这个问题,北京大学的刘一蔚学姐给出了否定的答案。
一蔚学姐觉得自己从小就不能称之为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就连爸妈都觉得“可能不是考清北的料子”,但最终,她以高考裸分722分的成绩进入了北大。
从小学时候中等甚至倒数的成绩,到初中年级排四五百名,再到高中从400多分逆袭到700多分,一蔚学姐的成长经验对很多普通孩子来说更有参考价值,快跟随思思一起看看她有哪些可借鉴的学习方法吧~
(内容源自学而思北京、贵阳满天星讲座分享,经学员本人同意后整理发布)
我有这些逆袭秘诀01
不追求做多少新题
而是要把错题啃透
展开剩余89%“我曾经做过的题就会反复地去做它,做10套新题有时候真的不如把一套题啃实了。有很多同学觉得压轴题这辈子都不可能做对,所以就直接放弃,一直不断地刷新题,但结果可能就是无论怎么刷,每套题都在70分左右,水平也没有很明显的进步。但是我做一套题,第一遍70分,那我会反复去做这套题,并且要求自己第二遍要达到75分或者80分,第三遍第四遍必须达到满分,百分之百的满分。”
学姐经验:
我觉得反复打磨错题的过程,比你去做三套新的题、做出三个新的70分要有用。因为你一直维持七八十分的水平去做新题,有些时候进步是看不见的,但你把一套题全部啃完,啃到完美,你能保证这里面的那道压轴题是你克服掉的、你会做的,这就是有进步的,而这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步——筑牢基础。
02
拒绝假努力
发挥好错题本的真作用
“如果你整理好错题本之后却不去看它,那么它对于你而言和书店里面摆放的那些教辅资料没有任何区别,相当于你编了一本教辅资料,但却是毫无意义的。哪怕说你去买了很多好看的文具和各种颜色的笔,非常认真地整理完错题本之后很有成就感,这些都没用,这就是我所认为的最容易出现的情况——假努力。”
学姐经验:
错题本一定不要追求美观,也不要追求写得多,千万不要,因为这样会增加你们复习的负担。如果是因为知识点出错,那就不需要抄题目,把对应的知识点记下来,有可能是一句话,也有可能是一个公式。如果是觉得题目的思路好就把题目写下来,用红笔在旁边写,这道题目思路中的哪一个步骤我觉得好、哪一步我没想到、哪一步是我之前没见过的,就只用把这些写下来就行了,而且写下来之后一定要复习。
一蔚学姐在贵阳座谈会上分享经验
03
不紧盯分数
着重分析错误本身
“关于为什么我能一直进步这件事,我觉得是因为每次考完试我只看错误本身,分析哪一科不好,哪一科还行,哪个部分有问题,我可以怎么样去弥补它,去想这些问题,然后去行动。如果只去看结果的话,其实就会发现我在一学期内基本都没什么进展。”
学姐经验:
很多只看成绩的同学,看自己一学期的成绩都保持在一个大概水平没有什么进步的话,可能就会觉得自己的水平也就那样了。但我从不在意分数,而是专注于做题和分析错误,所以高三我能实现从400多分到600多分的提升,其实成绩的提升是滞后的,只有坚持努力才能看到进步。
04
把题目做到完美
完全得分的五个步骤
▶ 第一步:基础知识点要过关。就像我们说数学的函数,得知道有哪些函数、是什么形状的、怎么画、怎么表达、怎么运算的等等。
应对措施:如果在第一步出了问题,我就会去看教辅上最基础的那两页,把知识点全抄一遍。如果有知识点不会,就把那个点抄下来,我觉得没有必要去抄题目,因为我不会的点在于知识点本身,跟题目没有关系。
▶ 第二步:把知识点连成线,再连成一个网,在脑袋里形成知识点之间的网络结构。这样我们在做题时才可以在脑袋里提取出思路。
▶ 第三步:思考做题思路。
应对措施:如果我在第三步出了问题,我的应对措施就是刷题,去看不同的题目有什么样的思路,就只从思路入手去做不同的题目。
▶ 第四步:如果有了思路,但是题目做不出来,可能有两个原因。其一,因为我们只有一个思路但卡死了,一条线下来发现没有到结果,就直接卡在那了。其二,思路没问题,但实践或者细节上出现了问题,比如不会计算,或者语文古诗情感分析不够细致。
应对措施:如果在第四步出了问题,已经有思路了但是题目做不出来,就可以专门去挑难题来做,做的时候去比较我的思路和参考答案的思路,细节上到底有哪些不同,把不同挑出来,再一步一步地去检查我到底是什么问题。
▶ 第五步:注意书写规范。如果你把参考答案抄一遍,还会扣分,那就可能是字写得太丑或者太歪了,老师一眼看过去看不清你的答案在哪。
应对措施:像语文的话,我答题就会分点写,而且会把圈圈写得很大,让老师一眼能看到我的答案是什么、分了几个层次、有哪几个思考的角度,这样老师至少不会误判。
这5个步骤,我觉得是要把一道题做对、做好、做到完美的最重要的5个步骤。
家长需要意识到这些家长需要有威严和原则
我觉得小学的孩子没有动力、没有想法,也不会真的去坚持一件事情,家长就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有威严,要有原则,不能让孩子觉得可以随意打破底线。
小时候我妈就是很有原则的,她不会轻易让步,而且我也争不过她,所以我就只能坚持她的原则:我把自己的事做完之后才可以去玩或者去安排别的事情。虽然当时觉得她很凶,但现在回想起来,这种原则性教育对我帮助很大。
给孩子一定自由,但同时要有权威
可以让孩子先自己安排时间,观察他是否有沉迷游戏等不良行为,再适当干预。家长不要一开始就严格限制孩子,而是要慢慢放权,观察孩子的行为。而且还要注意,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,有的孩子需要温柔对待,有的孩子则需要严厉管教。正如“一个猴一个拴法”,家长要观察自己家孩子的性格,根据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管教方法。
家长要给孩子一种“托底”的感觉
我在高中时成绩起伏很大,但家长从来没有批评我,而是告诉我“你有问题可以跟我说,实在撑不住了就告诉我”,这种支持让我在低谷时有了继续前行的动力。家长要学会先接受孩子的情绪再考虑如何改进,而不能一上来就批评,要给孩子一种“托底”的感觉,尤其是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。
学姐“小灶”时间
怎么判断孩子是否把题做透了?
可以把一个月前的某一两道典型错题拿出来再给孩子做一遍,如果还错就说明他反思总结不到位,可能就是没把这个题做透。我以前会把一些有价值的错题记录在一个本子上,高三那一年我做了五六遍,在做第三遍之后,就发现这个题我再也不可能错了,让我忘我都忘不掉,我觉得这才叫把一道题真正做透了。
如何提高学习时的专注力?
我自己在学习的时候其实也会分心,解决方法是把作业当考试,给自己设定时间限制。比如,告诉自己20分钟内完成作业,完成后就可以玩,这种奖励机制可以提高效率。但是家长不要规定固定的学习时间,而是要让孩子自己安排。
语文学习是不是多读书就可以了?
语文学习确实需要多读、多写、多看,尤其是积累很重要,但不仅仅是读书,生活经验也很重要。孩子需要有观察生活的体会,理解情绪,才能更好地理解语文。很多老师过于专注课本和应试技巧,但对小学和初中生来说,生活经验可能更重要。小学生可能看不懂复杂的散文,但他们可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细节来积累素材。我小时候会观察蚂蚁打架、植物生长,这些细节后来都成了我写作的素材。
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?
阅读习惯要从小学开始培养,家长可以带孩子去书店,让他们自己挑选感兴趣的书籍。不必强迫孩子读名著,尤其是小学阶段,像《红楼梦》这样的书对他们来说太难了,可以选择一些科普类、文化类的书籍或者孩子感兴趣的主题。我小时候喜欢看自然科学的书,我妈就会给我买相关的百科全书。重要的是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,而不是强迫他们读不感兴趣的内容。
如何引导孩子从阅读中提取信息?
可以让孩子在阅读后总结内容,用一两句话概括。小学时老师会让我们看一段话,然后用一两句话总结出来。到了初中,可以逐渐增加难度,读一些有情节的小说,甚至要求每个月读一本书,并在月考中考查。家长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,让孩子分享他们读到的内容:“你今天看了什么?给我讲讲。”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,还能让他们学会从阅读中提取信息。
如何平衡学习和玩游戏,家长应该怎么做?
我觉得学习和游戏的关系应该是“先学习,再游戏”。学习做好后,游戏时间可以自由安排,不需要限制;但如果学习没做好,游戏时间就应该被压缩。像我在做家教给小朋友上课的时候,我会告诉学生先把作业认真做完,然后再去玩游戏。家长可以观察孩子的行为,如果发现孩子沉迷游戏再适当干预,但不要一开始就严格限制。
一蔚学姐的经历告诉我们,成长从没有“定局”——小学成绩中游、初中排名靠后没关系,只要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并为之不懈努力,总能找到自己的破局之路。她用亲身经历印证了吃透错题比刷新题更有效、关注错误比紧盯分数更重要,也用童年与高中的经历告诉家长原则与自由平衡、给予孩子托底支持的重要性。
这份来自真实成长的经验,不仅是对求学路上学子的鼓励,更是给家庭教育的一份实用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孩子抵达自己向往的远方,让每一份努力都结出理想的果实。
发布于:北京市顺阳网配资-配资点评网-配资门户首页-股票杠杆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