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人们,咱今儿个聊个有意思的话题 —— 中国古代谁最聪明?一提起 “智慧”,大伙儿最先想到的保准是诸葛亮,毕竟 “空城计”“草船借箭” 的故事谁没听过?没他帮忙,刘备想在东汉末年分天下,那简直难如登天。直到现在,夸人聪明还会说 “你真是个小诸葛”,可你敢信吗?这么牛的诸葛亮,在古代智商排行榜上才排第五!那前四位是谁?榜首又凭啥能压过诸葛亮,成了 “智商天花板”?咱就用唠嗑的劲儿,一个个掰扯清楚,看看这些古代 “聪明人” 到底有多厉害!
一、先唠第五名诸葛亮:未出茅庐定天下,守国治国都是一把好手
咱先从最熟悉的诸葛亮说起。这老先生的聪明,可不是吹出来的,光 “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” 这事儿,就够让人佩服一辈子了。
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,俩人第一次见面,诸葛亮就掏出了《隆中对》,给刘备指了条明路:“先占荆州、益州,攒够实力,再等机会北上中原,跟曹操、孙权三分天下。” 刘备一听,这不正是自己想找的方向嘛!后来照着这战略走,还真拿下了荆、益两州,有了跟曹操抗衡的资本,最后愣是建起了蜀汉,成了一方霸主。你说这眼光,搁现在妥妥是顶级战略顾问的水平。
展开剩余86%不光会 “打天下”,诸葛亮 “守天下” 也有一套。蜀汉刚建立那会儿,经济不咋地,还闹通货膨胀,老百姓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。诸葛亮一看这不行,立马搞经济改革,一方面鼓励种地养蚕,让老百姓有饭吃、有活干;另一方面规范货币,控制物价,没几年就把经济给盘活了。
他还特别懂 “法治”,以前蜀国的法律又严又死,老百姓怨声载道。诸葛亮就带头改,废除了那些不合理的条文,搞 “人人平等”—— 不管是当官的还是老百姓,犯了法都一样受罚。他还专门制定了《蜀科》,把规矩定得明明白白,让整个蜀国的社会风气都变好了,小偷小摸少了,做生意的也敢放心买卖了。正是有了这稳定的家底,诸葛亮后来才能一次次北伐,虽说没成功,但也没让蜀国掉队。
不过话说回来,诸葛亮也有 “不聪明” 的地方 —— 他太执着于 “北伐复汉”,明明蜀国国力不如魏国,还一次次硬拼,最后把自己也累垮了;而且他没学会 “放权”,啥事儿都自己扛,手下人没机会锻炼,他一死,蜀国就没人能挑大梁了。也正因如此,他在智商榜上只能排第五。
二、再唠第四名范蠡:帮勾践灭吴,还能全身而退,这才叫 “聪明到家”
比诸葛亮还厉害的,是春秋时期的范蠡,也就是帮越王勾践 “卧薪尝胆” 的那位。这老先生的聪明,不光体现在帮国家复国,更体现在 “保自己平安” 上,比诸葛亮多了份 “拎得清”。
当年越国被吴国打败,勾践成了阶下囚,范蠡跟着他一起去吴国当奴隶,忍辱负重好几年。回来后,范蠡就开始帮勾践谋划复国:他知道吴王夫差好色,就把西施送过去,让夫差沉迷美色,不管朝政;暗地里又帮勾践练兵、囤粮食,偷偷攒实力。就这么熬了十几年,终于等到机会,一把推翻了吴国,让勾践成了春秋霸主。
按说这时候范蠡该享福了吧?勾践也确实想封他当大官,给他人、给钱、给土地。可范蠡却不干,连夜收拾东西跑路了,还留下话说:“鸟尽弓藏,兔死狗烹,大王现在用得着我,等天下太平了,说不定就容不下我了。” 果不其然,后来跟他一起辅佐勾践的文种,因为没走,真被勾践赐死了。你看范蠡这眼光,早就看透了帝王心,在最风光的时候主动退场,既保全了性命,又落得个好名声,比那些 “功高盖主” 最后倒霉的人聪明多了。
更绝的是,范蠡跑路后还没闲着,跑到齐国做生意,改名叫 “鸱夷子皮”。他脑子活,会算账,没多久就赚了大钱,成了当地的富商。齐王听说他有才,又想请他当官,范蠡还是不干,把钱分给老百姓,又跑到陶地,改名 “陶朱公”,接着做生意,又成了富豪。后来 “陶朱公” 成了 “财神爷” 的代名词,你说这范蠡,不管是帮国家还是搞自己的小日子,都能搞得明明白白,这智商排第四,没毛病!
三、唠第三名姜子牙:83 岁出山打天下,选时机比谁都准
再往上排,第三名是西周的姜子牙,就是传说中 “姜太公钓鱼,愿者上钩” 的那位。这老先生最牛的地方,在于 “大器晚成” 和 “选时机”——83 岁才出山辅佐周文王、周武王,却能一把推翻商朝,建立西周,这眼光和谋略,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。
姜子牙年轻的时候,日子过得不咋地,卖过面粉,开过饭馆,都没干长久,可他一直没放弃学习,不管是兵法还是治国之道,都研究得透透的。后来他听说周文王想找贤才,就跑到渭水边钓鱼,还故意用直钩钓,就是想引起周文王的注意。
果然,周文王听说有这么个 “怪老头”,就跑去见他。俩人一聊,姜子牙从天下大势说到治国良策,说得周文王心服口服,当场就请他当 “太师”,还说 “我爷爷早就说过,会有个贤才来帮我们周家,原来就是你啊!” 从这以后,姜子牙就成了周文王的 “智囊”,帮着他整顿军队、发展生产,让周国的实力越来越强。
周文王去世后,姜子牙又辅佐周武王。他知道商朝虽然看着强,其实内部早就乱了 —— 商纣王荒淫无道,杀了比干这些忠臣,老百姓怨声载道。于是他建议周武王抓住机会,发动 “牧野之战”。开战前,他还搞了个 “誓师大会”,鼓舞士气;打仗的时候,又用计谋让商朝的士兵倒戈,没费多大劲就攻下了商朝的都城,建立了西周。
你想想,83 岁的年纪,换成别人早就在家养老了,姜子牙却能领兵打仗、谋划天下,还能精准判断商朝的弱点,选对开战时机,这智慧,排第三绝对够格!而且西周建立后,姜子牙还帮周武王制定了很多治国政策,比如把土地分给诸侯,让他们帮着管理边疆,为西周几百年的稳定打下了基础,这本事可不是盖的。
四、唠第二名周公:“以民为本” 治天下,让周朝稳坐几百年
排在第二名的,是西周的周公,也就是周武王的弟弟姬旦。要是说姜子牙擅长 “打天下”,那周公就擅长 “治天下”—— 他不光帮周武王稳定了刚建立的西周,还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制度,让周朝能安安稳稳传了八百年,这治国智慧,比姜子牙还胜一筹。
周武王灭商后没几年就去世了,留下年幼的周成王继位。这时候商朝的旧势力还没彻底臣服,有些诸侯也想趁机叛乱,西周一下子就陷入了危机。关键时刻,周公站了出来,主动摄政,帮着周成王处理朝政。
他先是派兵平定了商朝旧势力的叛乱,把那些想造反的诸侯收拾得服服帖帖;接着又搞了 “分封制”,把自己的兄弟、功臣分到各地当诸侯,让他们帮着镇守边疆,同时也把周朝的文化和制度带到各地,让大家都认同 “周天子” 的统治。
更重要的是,周公特别懂 “以民为本”。他知道老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,要是老百姓过不好,国家早晚得乱。于是他下令减轻赋税,鼓励老百姓种地,还推广农业技术,让大家能吃饱饭;同时他也重视教育,制定了礼仪制度,教老百姓懂规矩、讲礼貌,慢慢把西周的社会风气给带好了。
后来周成王长大了,周公又主动把权力交还给成王,自己回到封地,一点都不贪恋权力。这种 “既能掌权又能放权” 的格局,加上他制定的制度让周朝稳坐几百年,这智慧排在第二名,没人不服吧?直到现在,我们常说的 “周公之礼”“周公解梦”,都跟他有关,可见他的影响有多深远。
五、唠榜首鬼谷子:不露面却能操控天下,弟子全是大人物
最后,咱聊聊古代智商的 “天花板”—— 鬼谷子。这老先生可太神秘了,没人知道他具体叫啥、活了多久,只知道他住在云梦山的鬼谷,所以大家都叫他 “鬼谷子”。他最牛的地方不是自己亲自上阵,而是靠 “教徒弟” 就能操控整个春秋乱世,这智慧,比前面四位加起来都让人觉得厉害!
鬼谷子的弟子,随便拎一个出来都是响当当的大人物:纵横家苏秦、张仪,一个靠 “合纵” 联合六国抗秦,一个靠 “连横” 帮秦国瓦解六国,俩人一张嘴就搅动天下局势;军事家孙膑、庞涓,一个打赢了 “围魏救赵”,一个差点让魏国称霸,都是能左右战争走向的人;还有战神白起、宰相李斯,也都传说跟鬼谷子学过本事。
你想想,鬼谷子不用自己出门,光靠教出来的弟子,就能把春秋乱世当成 “棋盘”,让弟子们当 “棋子”,一会儿让六国联合,一会儿让秦国变强,整个天下的局势都跟着他的弟子走。这背后,是他对 “人性” 和 “局势” 的精准把握 —— 他教弟子的 “捭阖之术”,就是教他们怎么看透别人的心思,怎么利用人性的弱点达成目的;他教的 “谋略之道”,就是教他们怎么分析局势,怎么在乱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。
更绝的是,鬼谷子还能精准判断每个弟子的性格和能力,教给他们最适合的本事。比如苏秦口才好,就教他 “纵横术”;孙膑懂兵法,就教他 “军事谋略”。而且他早就预料到弟子们会在乱世中互相争斗,却从不干涉,因为在他眼里,这就是对弟子们的 “考验”,也是他对天下局势的 “掌控”。
虽说鬼谷子没亲自参与过任何一场战争、任何一次变法,但他的弟子却改变了整个中国历史的走向。这种 “不出门而知天下事,不掌权却能控全局” 的智慧,别说诸葛亮比不了,就连姜子牙、周公也得甘拜下风。所以说他是古代智商的 “天花板”,绝对是实至名归!
六、唠唠心里话:古代聪明人的智慧,到现在还能用
聊完这五位古代 “聪明人”,咱不光是看热闹,更得琢磨琢磨他们的智慧到底厉害在哪儿,到现在还能不能用。
诸葛亮的 “战略眼光” 告诉我们,不管做啥事儿,都得先有个清晰的目标和计划,不能瞎忙活;范蠡的 “急流勇退” 提醒我们,做人要懂得 “见好就收”,别太贪恋眼前的利益,有时候退一步才能海阔天空;姜子牙的 “等待时机” 教我们,机会不是等来的,但也不能急,得在等待的时候做好准备,等机会来了才能抓住;周公的 “以民为本” 告诉我们,不管是做领导还是做人,都得考虑别人的感受,只有大家都好,自己才能好;鬼谷子的 “洞察人性” 则提醒我们,不管是跟人打交道还是做事情,都得懂点人心,才能少走弯路。
其实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,“聪明” 从来都不是指会算几道题、会背几本书,而是指会看局势、会懂人心、会做选择。这五位古代聪明人,之所以能被记住这么多年,就是因为他们的智慧不仅解决了当时的问题,还能给我们现在的生活、工作带来启发。
最后咱也感慨一句:中国历史上真是藏龙卧虎,随便拎出几位来,都有让人佩服的智慧。不管是排第五的诸葛亮,还是榜首的鬼谷子,他们的故事都值得我们好好琢磨,说不定能从中学到点有用的东西,让自己也变得更 “聪明” 呢!
发布于:江西省顺阳网配资-配资点评网-配资门户首页-股票杠杆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